当前位置:首页> 新闻动态> 展会新闻

“氢” 周报| 欧盟官宣4亿补贴;中国70MPa加氢机量产;韩国液氢突破!氢能产业链强势崛起

时间:2025-04-18 14:23 来源:HEIE组委会 点击:

编者按:在能源转型的大潮中,氢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崭露头角,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。这里是由HEIE国际氢能展组委会全新打造的资讯旗舰栏目——《"氢"周报·一周热点纵览》,每周五,我们将为您梳理当周全球氢能领域热点事件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行业趋势,呈现氢能产业的前沿动态。

本周(4.12-4.17),全球氢能舞台热闹非凡,政策东风劲吹各大洲,技术突破与项目落地齐头并进,一幅 “政策铺路、技术搭桥、市场唱戏” 的产业蓝图正加速展开。

01

政策风向:

全球谋篇布局,路径各有侧重

01

 

欧盟:氢能基建与工业脱碳双轮驱动

 

·西班牙获欧盟4亿欧元绿氢生产补贴

 

4月16日,欧盟委员会批准西班牙 4 亿欧元国家援助计划,支持建设 345 兆瓦电解槽及配套设施,目标年产22.1万吨绿氢,预计减排100万吨二氧化碳。该项目将通过招标向企业发放补贴,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氢与工业应用结合,例如替代传统能源用于化工、钢铁行业。这是西班牙落实《欧洲氢能战略》的关键一步,旨在推动2030年12吉瓦电解槽装机目标。

 

·欧盟启动“新钢铁与金属产业行动计划”

 

4月15日,欧盟宣布将在 2050 年前实现钢铁行业碳中和,氢能炼钢成为核心路径。蒂森克虏伯、安赛乐米塔尔等企业已启动试点,预计到2050年欧洲氢能炼钢需求将突破50万吨。该政策通过碳关税(CBAM)倒逼企业转型,绿氢炼钢可降低碳排放60%,直接提升欧洲钢企的国际竞争力。

 

·法国氢能战略“换挡提速”:目标“瘦身”,补贴“加码”

 

4月17日,法国政府宣布对本国的氢能发展目标进行了调整,将2030年绿氢产量目标从6.5吉瓦下调至4.5吉瓦。市场分析普遍认为,这一调整可能是基于对当前氢能产业发展状况、技术进步、市场需求以及经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。

 

尽管产量目标有所下调,但法国政府依然坚定地支持氢能发展,承诺未来15年投入40亿欧元补贴,重点推动氢能在交通和工业领域的应用。除了资金补贴,法国政府还在其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氢能发展。例如,计划在 2024 年启动竞争性招标程序进行首次氢能项目招标;推出TIREURT税收减免资助计划;加强对氢能设备及其技术的控制和支持,更科学、合理地引导氢能产业的发展。

 

·英国提交65亿英镑绿氢项目提案

 

4月16日,英国财团向政府提交 HySpeed 项目提案,计划投资65亿英镑建设全国性绿氢网络,通过天然气管网为钢铁、玻璃等行业供氢,目标年减排100万吨二氧化碳。该项目得到 Centrica、JCB 等企业支持,若获批将成为英国最大绿氢项目,加速落实《英国能源安全战略》中“2030 年生产10吉瓦绿氢”的目标

 

02

 

北美:政策加码与技术突破并行

 

·加拿大安大略省启动3000万美元氢能创新基金

 

4月16日,加拿大安大略省宣布投资3000万美元,支持两类氢能项目:一是提升电网效益的低碳氢应用;二是拓展氢能在交通、制造等领域的示范。资金将优先用于电解槽技术升级、加氢站网络扩建及氢能重卡试点,目标巩固加拿大在清洁能源经济中的地位。

 

·美国密歇根州拨款支持氢能关联项目

 

4月16日,美国密歇根州通过 “可再生能源就绪社区奖”,拨款813万美元支持八个太阳能项目,总装机 1836 兆瓦。尽管未直接提及氢能,但项目可间接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,为绿氢生产提供电力基础。此外,美国能源部4月17日传出拟削减近 100 亿美元清洁能源资金的消息,可能影响氢能研发项目,但政策尚未正式落地。

 

03

 

亚洲:补贴扩容与国际合作提速

 

 ·中国:地方政策密集出台,聚焦氢能产业链支持

 

①天津市:氢能技术研发专项补贴

 

4月15日,天津市发布《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》,明确对绿色氢能、前沿储能等领域的技术研发给予最高 200 万元市财政资金支持。政策重点鼓励电解槽、储运设备等关键技术攻关,并将氢能纳入未来能源重点发展方向,与京津冀氢能走廊形成协同效应。

 

②广州市花都区:新能源产业支持措施

 

4月16日,广州市花都区发布《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》,对氢能应用场景项目给予最高 100 万元支持。政策覆盖氢能装备制造、加氢站建设、交通领域示范等,重点推动氢能与光伏、储能等产业融合发展。

 

③成都市:氢能产业新赛道项目公示

 

4月14日,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示2024年绿色氢能产业新赛道项目拟支持对象,涉及四川亚联氢能、成都莒纳新材料、成都厚普氢能三家企业。项目聚焦氢能核心装备研发、储运技术创新及工业应用示范,公示期至4月21日。

 

·印度尼西亚:跨国合作推进氢能生态系统建设

 

4月15日,印度尼西亚与现代汽车集团、印尼国有能源公司 PT Pertamina 合作,在雅加达全球氢能生态系统峰会上宣布启动 “废物转化为氢(W2H)” 项目。

 

①技术路径:利用西爪哇省 Sarimukti 垃圾填埋场的沼气生产低碳氢,通过蒸汽甲烷重整技术提取氢气,并依托 Pertamina 的压缩天然气(CNG)基础设施建设现场加氢站,计划 2027 年投运。

 

②战略定位:该项目是印度尼西亚国家氢能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,旨在通过废物资源化解决垃圾管理难题,同时为交通和工业领域提供低碳氢源。

 

③合作机制:现代汽车集团联合韩国财团提供技术支持,印尼政府通过政策协调与土地供应推动项目落地。

 

·韩国:氢燃料汽车补贴与基础设施扩建

 

4月14日,韩国政府宣布 2025 年氢能产业支持计划,涉及氢燃料汽车补贴、加氢站建设及氢能发电示范。

 

①补贴规模:计划向 1.1 万辆氢燃料汽车(含客车、轿车、货车)发放7218亿韩元(约36 亿人民币)补贴,重点支持燃料电池性能达标的车型。

 

②加氢站建设:投入 1963 亿韩元(约9.79亿人民币)新建64座加氢站,优先在首都圈及工业密集区布局,并探索将现有天然气站改造为加氢站。

 

③氢能发电:推动清洁氢与氨气混烧发电技术示范,目标到2030年氢能发电市场规模达 13TWh。

 

04

 

中东与大洋洲:出口导向型战略深化

 

·沙特与美国讨论氢能合作

 

4月14日,美国能源部长与沙特王储会谈,强调加强绿色氢能和太阳能合作,推动沙特成为全球绿氢出口枢纽。沙特计划2030年占据全球绿氢市场25%份额,其NEOM新城配套的200 吉瓦时储能项目将为绿氢生产提供稳定性支持。

 

·澳大利亚推进氢能出口供应链

 

4月16日,澳大利亚 Provaris Energy 宣布与德国企业合作,通过压缩氢气运输船向德国供应 4.25万吨/年绿氢,目标交付成本6-7 欧元/公斤,低于德国本土制氢成本。此举标志着澳大利亚“北氢南下”战略进入实操阶段,与欧盟《可再生能源指令》形成对接。

02

技术创新与项目动态:

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 “最后一公里”

01

 

中国:氢能基建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

 

 ①70 兆帕加氢机量产突破

 

4月15日,国产首台 70 兆帕压缩氢气加气机在大连中石化天元加油加氢站通过验收并发布。该设备由大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自主研发,采用直管结构设计,加注效率提升至 3-5 分钟,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 40%,计量误差控制在 ±0.5% 以内,解决了高压氢气量值溯源难题。其投运将推动氢能汽车续航突破 500 公里,加速加氢站规模化建设(单站成本可降至 500 万元以内)。

 

②西部陆海 “氢走廊” 贯通

 

4月14日,中国首条跨省氢能重卡干线 —— 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正式贯通。该通道全长 1150 公里,连接重庆、贵州、广西,串联 4 座加氢站(重庆赶水、贵阳综保、百色伟鑫、南宁振兴),年减碳量预计达 20 万吨。项目采用 “光伏 + 制氢” 模式,沿线工业副产氢年产量超 40 万吨,可满足 36 万辆物流车需求,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东盟经济圈深度融合。

 

③郑州氢能产业园液氢技术突破

 

4月16日,郑州氢能产业园宣布首座液氢储罐(国家管网集团)完成试运行,实现 - 253℃液氢储运技术突破,运输成本较气态降低 40%。同期,中原环保合资公司垃圾制氢项目投产,年产 3000 吨绿氢,成本 23.5 元 / 公斤,纯度达 99.99%,为国内最低成本绿氢生产示范。

 

02

 

荷兰:氢能电网与绿氢出口并行

 

 ①全球首个液化绿氢出口项目签约

 

4月16日,阿曼苏丹国与荷兰王国签署三项关键协议,宣布共建全球首个液化绿色氢出口商业项目。这一项目将打通阿曼可再生能源制氢与欧洲工业用氢的跨洲供应链,标志着全球绿氢国际贸易从 “概念” 迈向 “落地”。

 

具体而言,欧洲计划在阿姆斯特丹港建立转换站,将液化氢重新转换为气态,然后输送至荷兰和德国的各个工业部门。欧盟委员会明确表示,此举将加速落实《欧洲氢能战略》中 “2030 年进口1000 万吨绿氢” 的目标。

 

市场机构预测,该项目若满产,中国氢能企业可能通过技术输出或合作参与欧洲市场,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;预计每年可带动中国氢能装备出口额超5亿欧元,助力中国氢能企业“双循环” 战略下的技术出海。

 

②HyDelta4 氢能电网研究启动

 

4月14日,荷兰公私合作项目 HyDelta4 正式启动,聚焦氢能电网技术研发。该项目将研究管道网络氢气排放监测、电网平衡及安全维护,计划 15 个月内完成。HyDelta 联盟由 Gasunie、Netbeheer Nederland 等机构组成,其成果将为荷兰天然气管道改造为氢能运输网络提供技术支撑。

 

03

 

德国:加氢站网络战略调整

 

4月16日,欧洲最大加氢站运营商 H2 Mobility 宣布分阶段关闭德国境内 22 座小型加氢站(主要服务乘用车),转而聚焦商用车加氢枢纽建设。此次调整旨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,提升 35 兆帕、50 兆帕和 70 兆帕多压力等级加氢站占比,预计 2025 年底商用车加氢需求将占销售额主导地位。

 

04

 

美国:氢能军事化应用加速

 

4月17日,NovaSpark Energy 在夏威夷海军陆战队基地完成大气氢气发生器培训,展示氢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。该系统可直接从大气水分中提取氢气,为洛克希德・马丁氢动力无人机及战术设备供电,减少传统燃料运输依赖。同期,美国能源部宣布启动 “清洁氢中心” 网络建设,计划投入 80 亿美元支持蓝氢和绿氢项目。

 

05

 

韩国:液氢存储技术突破

 

4月14日,韩国 Hylium Industries 与 AirFirst 签署合同,将供应大型液氢存储系统。该系统支持 AirFirst 扩展氢能基础设施,Hylium 作为韩国首家实现液氢技术本土化的企业,计划通过 IPO 扩大国际市场影响力。同期,韩国政府宣布修订《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》,将 2030 年绿氢产能目标提升至200万吨/年。

 

06

 

法国:氢能交通创新示范

 

4月17日,法国 Nestlé Waters 宣布与阿尔斯通、ENGIE 合作,计划 2025 年启用欧洲首列氢动力货运列车。该列车采用双模式解决方案(电网供电 + 氢能发电),覆盖 Vittel 至 Arles(600 公里)和 Montreuil-Bellay(760 公里)线路,年减碳量达 1 万吨。项目将推动氢能在铁路货运中的规模化应用。

 

07

 

加拿大:绿氢出口项目启动

 

4月16日,加拿大 Atlantic Canada 宣布启动两个绿氢项目:纽芬兰的 Project Nu Jio Qonik(年产 120 万吨绿氨)和新斯科舍的 Everwind Fuels 项目(年产 20 万吨绿氢)。两项目均计划 2025 年投产,主要出口欧洲市场,推动加拿大成为全球绿氢供应枢纽。

03

行业观察:

从 “政策驱动” 到 “市场造血”

 

中国氢能产业正悄然穿越发展的临界点,实现从“政策输血”到“市场造血”的深刻转型。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全国新备案氢能项目达112个,同比增长42%,覆盖制氢、储运、燃料电池及装备制造等全产业环节;总投资额突破422亿元,环比增长38%。

 

01

 

投资版图重构:从政策引导到价值发现

 

与以往示范项目集中于少数区域不同,本季度备案项目呈现"全域开花"态势:华北地区依托焦化产业副产氢资源,布局工业脱碳项目;西北新能源基地密集上马风光耦合制氢工程;长三角、珠三角则聚焦燃料电池汽车及分布式发电系统。资本流向的转变颇具深意——产业热度正在从政策鼓励的“试验田”,转向具备真实市场需求与商业回报的“价值洼地”。

 

02

 

技术突破撬动成本曲线

 

虽然绿氢制备成本仍较传统灰氢高出30%-50%,但技术迭代正在改写经济账本。碱性电解槽效率已突破75%大关,PEM制氢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85%,带动制氢成本下降至18元/公斤。在储运环节,液态有机物储氢技术完成中试,运输效率较高压气态提升60%;70MPa加氢设备实现量产,单日加氢能力突破2吨,为规模化运营奠定基础。

 

03

 

基础设施突破:从点状示范到网状布局

 

制约产业发展的储运瓶颈正被逐一打破,内蒙古启动全球首条纯氢长输管道建设,设计输量达10万吨/年;河北、山东等地规划“氢能高速”,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套建设加氢站;长三角地区试点天然气掺氢管网,探索低成本输氢路径。基础设施的网状化布局,为氢能应用打开"主动脉"。

 

04

 

商业模式创新:闭环生态初现端倪

 

“氢电融合”“风光氢储”等新业态涌现,能源企业、车企、金融机构形成创新共同体。在江苏如皋,氢能重卡与光伏电站形成“绿电-绿氢-绿色运输”闭环;佛山南海推出“氢车贷”金融产品,降低终端用户购置成本;这些探索标志着产业从单一环节突破转向生态系统构建。

 

综合技术迭代速度与政策支持力度,市场普遍预期2028年前后氢能行业将迎来产业拐点:绿氢成本有望降至15元/公斤以下,与灰氢形成平价竞争;燃料电池系统寿命突破2万小时,全生命周期成本下降40%;加氢站数量突破1000座,形成“50公里加氢圈”。届时,氢能将从政策清单上的“未来选项””,蜕变为能源转型的“现实主角”,在交通、工业、储能等领域释放千万吨级的减碳潜力。

 

★ 总结 ★

 

本周的氢能行业,有政策的 “精准滴灌”,有技术的 “硬核突破”,更有市场的 “真实反馈”。从欧洲工业炉窑的氢能火焰,到中国西部的 “氢走廊” 车流,再到跨洲大洋的液化氢运输船,氢能正以多元姿态融入全球能源体系。

 

氢能不是未来,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在!关注《"氢"周报·一周热点纵览》,获取全面、易懂、前沿的氢能资讯,下周同一时间,我们再会!

声明

· 本文内容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保持信息完整性。

· 本文内有未注明出处的信息、图片或素材,如无意中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