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氢”动向|2亿元!醇氢科技完成第三轮融资!液态新能源市场前景无限
时间:2025-07-21 17:07
来源:网络
点击:
次
7月20日,醇氢科技宣布完成第三轮融资,金额超2亿美元,创下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单笔融资新纪录。
本轮融资由杭州高新金投领投,湘潭电化产投、南浔产业基金等战略合作伙伴跟投,资金将主要用于醇氢电动商用车技术研发及零碳甲醇生态体系建设。
此次融资标志着液态新能源甲醇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迈入新阶段,其作为“零碳转型关键钥匙”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。
产业资本加码
醇氢科技成立于2022年7月,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的全资子公司,注册资本3亿元,总部位于杭州。
公司依托吉利在甲醇汽车领域近20年的技术积累,构建了“绿醇制备-甲醇加注-醇电汽车”的全产业链闭环,并提出“1.2.3.3”生态战略:以车辆推广为核心,通过资本与市场双轮驱动,实现绿醇制备、甲醇加注、醇电汽车三位一体协同发展。
综合企查查等数据来看,此前,醇氢科技已完成两轮融资:2024年Pre-A轮融资1亿美元,2025年初Pre-A+轮融资1.35亿美元,投后估值超15亿美元。
本轮新增股东中,台州吉驰新能源深耕新能源汽车销售与服务,与醇氢科技的商用车应用场景高度契合;朝阳市禹之新能源则专注绿色甲醇制备技术研发,强化了公司在上游领域的布局。目前,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,涵盖吉利系持股平台、创始团队及产业资本。
以醇氢电动技术覆盖全场景
醇氢科技以醇氢电动技术为核心,已开发出多款商用车车型,覆盖干线物流、短途运输、城市配送、工程用车及城市公交等场景。其技术亮点包括:
·超长续航与低温适应性:加满甲醇的醇氢电动重卡续航超1500公里,甲醇冰点达-97℃,沸点64.7℃,可适应极寒地区,且冬季内燃机余热可为车厢供暖,解决纯电动车低温衰减难题。
·经济性优势:燃料成本较柴油车下降32%-52%,百公里醇耗72升(49吨重卡),按甲醇价格2元/升计算,成本仅44元,显著低于氢燃料车(280元/百公里)及纯电动车(144元/百公里)。
·基础设施协同:利用现有加油站改造甲醇加注站,单站改造成本仅5万-10万元,目前已建成近600座加注站,计划2027年底扩展至4000座,实现全国重点区域覆盖。
此外,公司正推动甲醇燃料电池在船舶、矿卡等非道路场景的商业化应用,并已获得国内首张甲醇船用发动机证书。
液态新能源市场广阔
当下,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,零碳甲醇作为液态新能源的价值日益凸显。甲醇作为氢的载体,被称为 “液态的氢”,其来源广泛,可以通过煤炭、天然气、生物质等多种原料制取,尤其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的绿色甲醇,更是符合未来能源发展方向。
与传统燃油相比,使用甲醇作为燃料的汽车能够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,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,推动交通领域向低碳、绿色方向转型。醇氢电动汽车在实际使用中展现出了诸多优势,如续航里程长,能够有效减少用户的里程焦虑;补能速度快,相比纯电动汽车的长时间充电,甲醇加注过程更便捷,可大幅节省用户时间。
加之政策层面的支持,国家部委及各省市已出台近 50 个支持醇氢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文件,多款远程醇氢电动车型已被纳入新能源汽车范畴。综合来看,醇氢电动汽车在技术、市场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,前景极为广阔,有望在未来交通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,成为实现零碳转型的重要力量。
获得融资后,醇氢科技计划将资金主要投入到多个关键领域。在技术研发层面,醇氢科技将进一步加快醇氢电动汽车的研发进程,力求在车辆性能、续航里程、能源转化效率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。
在制造与销售端,加大力度扩大生产规模,提升产品质量,拓展销售渠道,让更多消费者能够接触和使用到醇氢电动汽车。醇氢科技还计划构建 “醇、车、货、站、金融” 一体化运营模式,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入手,整合资源,形成协同效应,加速打造万亿级价值的中国特色甲醇液态新能源生态产业链。
关于HEIE振威国际氢能展
·展会全称:北京国际氢能技术装备展览会
·展会时间:2026年3月26日-28日
·展会地点:北京·中国国际展览中心(顺义馆)
·主办单位:
中国能源研究会 振威国际会展集团 北京振威展览有限公司
·支持单位:
中国能源研究会氢能专委会 内蒙古氢能产业协会 湖南省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
·参展范围
氢气储运及相关设备; 制氢设备技术与氢气供应;氢燃料汽车;燃料电池系统及成果应用;燃料电池及关键部件和供应技术;加氢站成套设备;氢液化工厂;低温液体泵动力设备类;气体测量与分析仪表类;车载供氢系统;氢能专利及成果转让; 应急防护及劳保用品;氢能示范区、学研机构;消防报警设备工业安防系统。
·联络我们
参展咨询:吴经理 010-5617 6990
参观咨询:郑经理 010-5091 7033
媒体合作:吴经理 010-5617 6990
声明:
· 本文章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保持信息完整性。
· 本文内有的信息、图片或素材,如无意中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· 本文章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